閩江學院:牢記囑托,加快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
2025-05-30 16:16:53? ?來源:新福建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宣傳我省高校在深化改革、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奮斗故事和前行軌跡,展示高校工作者和學子挺膺擔當的動人風采,全景式展現福州大學城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日報社(報業集團)共同舉辦的“貢獻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校力量——主流媒體福州大學城巡禮”活動,于近日在福州舉行。活動由福建日報教育全媒體中心(海峽教育報社)承辦,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理工大學、閩江學院等七所高校聯辦。 閩江學院: 牢記囑托,加快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 閩江學院南門入口處的石碑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兼任閩大校長時提出的辦學理念。 在閩江學院的南門入口處,一塊石碑上醒目鐫刻著“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16個大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兼任閩江職業大學(閩江學院前身校之一)校長時提出的辦學理念。 近日,2025年“主流媒體福州大學城巡禮”活動走進閩江學院,媒體記者團走進閩大校史與應用型辦學成果展、福建省功能紡織纖維及材料重點實驗室、海洋研究院等,實地探究該校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加快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的生動實踐。 開設“場館里的思政課” 打造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閩院格局” “何為‘但求最優’?何為‘適應社會需要’?最優跟社會需求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活動第一站,媒體記者團來到閩大校史與應用型辦學成果展,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獲得者陳東老師以問題導入,開啟“場館里的思政課”片段教學展示。 除了“篳路藍縷艱苦創校”“高瞻遠矚 改革奮進”“應用型辦學成果”等7個展陳區域呈現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陳東院長在講解中還融入了更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將閩江學院的辦學歷史娓娓道來,鮮活有力地展示了全體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凝心聚力、真抓實干,開展的系列綜合改革和實踐探索。 閩大校史與應用型辦學成果展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學習基地、研究基地和宣傳陣地,也是閩江學院開展新生入學、新教師入職教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重要載體。2022年獲批“福建省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近年來,閩江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挖理論富礦,構建“一二三四五六七”立德樹人新格局,以“閩大校史與應用型辦學成果展”為核心,打造“一核六翼”文化館群,延伸“工程文化實訓館、閩都歷史陳列館、華商博物館、海峽兩岸服飾文化交流體驗中心、祥謙精神研學室、漆藝文化展廳”六大館群,推動文化與專業實踐、人才培養、思政賦能融合發展,將豐富的校史資源轉化為育人優勢,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近日,該校《場館賦能“大思政課”建設:“一核六翼”文化館群育人共同體的探索與實踐》等4個項目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 陳東院長介紹說,學院堅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積極探索因專業制宜的思政課,引導學生樹立專業意識,通過思政課教學促進專業課學習,成功創出一條以“專業作品匯報思政課學習感悟”的教學改革之路。學院充分發揮學生專業所長,編印《畫卷中的思政課》作品集,探索“音符里的思政課”“服飾中的思政課”“學科館群中的思政課”等,讓思政元素在不同學科門類中“綻放”光芒,打造符合學生“口味”的思政課。 根據企業的需求開課 踐行適應需要、服務發展的“閩院方案” “哇,這個鞋子遇到紫外線會變色,好神奇!”在福建省功能紡織纖維及材料重點實驗室,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院長李永貴揭秘道,鞋子會變色,就是因為用了光致變色纖維材料。在實驗室四周的展架上,還錯落展示著不同性質的紡織材料或成品。這些材料主要是應福建,尤其是長樂紡織企業的生產需求而研制,每一樣都凝聚著學院師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汗水和智慧結晶。 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創建于2003年,是福建省創辦時間早、師資力量強、學術水平高的紡織服裝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2個專業均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紡織工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服務產業特色專業。 福州市紡織服裝業發達,擁有相關企業近千家,2024年,全省紡織服裝業營業收入6831億元。依托福州市紡織工程學會秘書處等單位,學校組織老師通過調研、日常交流等方式了解企業和行業一線需求。李永貴院長說:“企業有新材料、創意設計等方面的需求,通過密切交流,我們就能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真實需求,與企業合作申報課題,幫助其解決發展難題。同時,一線的交流成果也反哺了教學,我們的課程都是根據企業和行業發展實際設置的。” 學校教務處處長何偉介紹說,閩江學院聚焦“服務社會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產教融合,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圍繞福建“四大經濟”、福州344產業體系和重點發展的16條產業鏈,整體規劃組建5大學科群;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原則,組建9個專業群,覆蓋34個專業,占比達56%。 近年來,學校應用型學科專業更具特色,在電子信息、海洋技術、資源環境等急需領域逐步形成相對優勢,工程學、化學2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學校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擁有28個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多樣,優質資源更加豐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畢業生省內就業比例超過75%,福州就業比例超過50%,為地方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能力逐步提升。 大力提升產學研用能力 推進突出應用、務實擔當的“閩院實踐” 在海洋研究院,媒體記者團透過顯微鏡,觀察到了首次在馬里亞納海溝鄰近海區超過3000米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的裸變形蟲新物種——馬氏蟲種類!該院院長陳建明介紹說,目前,該屬變形蟲在全球海洋中僅報道9種,且都在1000米深度以上海域。該研究首次在超過3000米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馬氏蟲種類,并在實驗室建立了活體培養體系,相關成果于2023年6月在國際原生生物期刊“Protist”發表。 福州是海洋資源大市,2017年,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成立并迅速發展。如今已集聚近百名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領域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部分研究方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教育家精神引領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引進博士等各類師資25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46.53%以上,近三年增長6%。新增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77人(其中國家級人才9人),建成一支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拔尖人才領銜、優秀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應用型師資隊伍,涌現出全國模范教師、省優秀教師、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一批先進典型。 作為應用型大學,學校著力提升教師產學研用能力。2021年以來,選派教師267人次赴行業企業實踐鍛煉,招募行業企業優秀人才52人次到校任教,支持145人次赴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訪學進修,精準搭建校地、校企、校校溝通橋梁,促進做好有組織的科研及成果轉化。 奮進在全面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的征程上,閩江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整裝待發,信心滿懷。閩江學院黨委書記葉世滿表示,在新的趕考路上,學校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閩江學院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緊緊圍繞“一二三四五六”發展戰略體系,扎實開展“奮勇爭先落實年”,堅定信心、干字當頭,敢為善為、務實落實,努力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福州實踐中奮勇爭先,成為推動福州乃至福建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嶄新答卷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期待。 (記者 羅菊熙 通訊員 李曉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