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獎背后的努力,研途中TA們這樣做!
2025-04-13 21:31:50? ?來源:福建理工大學 責任編輯:陳東旭 我來說兩句 |
從實驗室到圖書館 從深夜的燈光到清晨的曙光 他們用堅持與努力 詮釋了青春最美的模樣 逐光前行 微光成炬 誰言奮斗無果? 每一步都在書寫輝煌 2023—2024學年 學校共有48位研究生 獲得國家獎學金 今天,我們攜手獲得國獎的研究生 為大家分享研途奮斗的獨家體會 秉承嚴謹求實的學術態度 “自讀研開始,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我樹立了繼續深造、攻讀博士研究生的目標。”計算機技術專業2022級研究生余來其認為這一目標如同燈塔,照亮了他學術探索的航道,引領他不斷前行。 在三年研究生學習期間,余來其全身心投入到數據驅動進化優化的課題研究中。通過不懈努力,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學術論文四篇,都已成功發表在中國科學院一區SCI期刊。“這些成果不僅凝聚了我的汗水,更是我對專業知識深入理解和獨立思考的體現。”在研究過程中,余來其學會了如何高效地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分析數據以及清晰地表達研究成果,這些技能提升為他的學術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了學術研究,他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實踐活動,不僅拓寬了學術視野,還結識了許多專家學者,他們的智慧與熱情點燃了他探索未知的熱情,這些經歷讓余來其更加堅定了繼續深造的決心。 如今,余來其已成功被大連理工大學擬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學術生涯的新篇章即將開啟。他深知,博士階段的學習與研究將更為深入與復雜,但他已經做好準備,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與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挑戰與機遇。 他說:“在未來,我將繼續秉承嚴謹求實的學術態度,不斷挖掘學術潛能,為專業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期待在學術道路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不斷地試錯中獲得經驗 時光荏苒,對于城鄉規劃學專業2023級研究生岳谞攀而言,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一個轉變是從本科階段的學習轉向更深層次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在本科階段,我大多是以‘學習’和‘記憶’知識為主,但研究生階段,我發現更多的是要‘思考’和‘質疑’。”學習不僅僅是獲取現有的知識,更是要通過對已有研究的深入分析,發現其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閱讀文獻時,岳谞攀開始逐步培養批判性思維,不僅僅接受文獻中的結論,而是思考其研究方法、數據采集過程、結論的普適性等。很多時候,研究的創新性往往來自跨學科的思維方式,他既參考了專業領域內的文獻,又擴展到其他學科,尤其是地理學、環境科學等領域,嘗試從不同角度來審視問題。在研一期間發表中國科學院一區期刊論文1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科研過程總是充滿不確定性與挑戰,無論是實驗結果的不可預知,還是數據分析過程中的復雜性,都能讓我在過程中不斷摸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科研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反復驗證,在研究過程中,岳谞攀學會了如何保持耐心與專注,不被短期的困難打擊。無論是數據收集,還是模型調優,都需要不斷嘗試與調整,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研究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和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他說:“在這一年多的學習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了科研的挑戰和樂趣,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何在不斷地試錯中獲得經驗,并逐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未來的研究生生涯仍然充滿著挑戰,但我相信,我能夠更好地迎接接下來的科研任務和個人成長。” 真正的成長源自不斷地探索與嘗試 物流工程與管理專業2022級研究生江珍分享了她的學習心得:“研究生求學期間,我踏上了一段極具挑戰性的學術探索之旅。在導師陳遠東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逐步完成了從項目選題、實驗設計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同樣也使我受益良多。”面對復雜多變的實驗數據和繁瑣的實驗分析流程,導師總是不斷勉勵她,要保持充分的耐心與細致入微的態度,勇于嘗試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每當攻克一個難題時,她的內心都會涌起滿滿的喜悅與成就感。 在專注科研學習的同時,江珍還會積極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她擔任了學院團委副書記積累學生干部經驗,在校外擔任閩侯縣青年助理協助榕橋村負責人策劃和組織社區各項活動,參與社區各項活動的宣傳推廣工作。此外,她還先后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福建省二等獎、校優秀共青團干部等榮譽,個人發明專利實審一項。這些經歷不僅極大地拓寬了她的視野,還清晰地為她指明了未來前行的方向。 在成長途中,江珍深切體悟到,真正的成長源自不斷地探索與嘗試。學術之路雖長且艱,每一次實踐嘗試,都是對自我能力的一次挑戰與超越,讓她學會了如何在困境中尋找轉機、如何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這些經歷,就像人生路上的璀璨燈塔,不僅照亮了我前行的征途,更在我心中深植了追求卓越、回饋社會的崇高理想。未來,我將繼續秉持這份熱情與執著,不斷在科研與實踐的征途中探索前行,期待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她說道。 樂觀積極,必定風生水起 談起研究生入學以來的科研歷程,來自土木工程專業2022級研究生肖子龍認為這宛如充滿挑戰和成長的“打怪升級”之旅。科研的第一關從參與到導師的科研項目開始,面對繁多的研究方向和未知的領域,他感到既興奮又迷茫,對于未來要涉足的具體課題幾乎毫無頭緒,好在導師悉心指導,在閱讀大量相關課題文獻以及與老師的多次討論后,試驗方案逐步敲定。 原以為之后的科研將按部就班,然而,作為導師的“開門弟子”,許多工作需要自己探究,四處求教或獨自探索成為常態。尤其在制作混凝土試樣時,不僅需花費大量時間,還伴隨著勞累和灰塵,關鍵實驗儀器的“罷工”,導致焦慮隨之而來。可他深知焦慮無濟于事,冷靜下來思考解決方案,積極聯系相關老師后,儀器最終修好,試驗得以完成。 但新的挑戰接踵而至——撰寫論文。“從整理數據、構建理論框架到潤色語言,每個環節都需要嚴謹和耐心。”起初,肖子龍面對堆積如山的數據資料無從下手,試圖將復雜結果轉化為清晰文字時又力不從心。然而,這些挑戰又促使他去學習更多學術寫作的知識,不斷改進表達方式。經過幾個月十幾次和導師的討論及修改,最終論文在不錯的期刊中得以發表。 發表SCI一區論文一篇,EI論文兩篇,申請三項發明專利,最終所得的科研成果讓他榮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是對過往科研上成長的認可,更是對未來自我的鞭策。他說道,“我相信這段經歷是人生道路的縮影,跋山涉水是主旋律,積極面對挑戰,不改一往無前,當會風光無限。” 青春逐夢 砥礪奮進 時代的考題已經列出 青年的答卷正在寫就 真、誠、勤、勇 鐫刻在每位福工er心尖 追逐夢想 去成為勇攀高峰的奮進青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