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
教育部:停用“函授”名稱!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在京隆重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福州晉安教育人:育人為師 抗疫為士 -
福州教育研究院: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長城” -
福州教育人:用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
福州市教育局關于部分區域內學校繼續開展線上教學的通知
福建農林大學: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2025年3月ESI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福建農林大學以ESI論文總被引270153次、10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2個學科(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躋身前1‰的亮眼成績,穩居全國“雙非”農林高校首位。其中,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數居全國高校第60位,充分彰顯出學校強勁的科研實力。這一成就的背后,是該校在基礎研究領域持續深耕、原創性成果不斷涌現的強力支撐。 以植物學與動物學為例,該學科自2016年首次進入ESI前1%以來,論文數量從423篇躍升至3622篇,被引頻次增長近30倍,全球排名提升至第104位。這一跨越式發展離不開該校在植物基因組解析、植物細胞信號傳導、動物行為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突破。例如,番茄閉花授粉結構形成的調控機制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等等。 作為衡量高校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尺,福建農林大學在《細胞》(Cell)、《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合稱CNS)的表現尤為突出。自2015年首次實現CNS論文“零的突破”以來,該校年均至少發表1篇原創性頂刊論文,近十年來累計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CNS論文19篇。其中,植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尤為顯著,為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等ESI頂尖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與此同時,學校聚焦國家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戰略,深化產學研融合,推動基礎研究向應用轉化。農業科學學科自2018年進入ESI前1%后,論文數增長近6倍,被引頻次突破4萬次,全球排名躍居第101位。相關研究成果中,多項原創研究已轉化為產業技術,直接服務于現代農業產業鏈升級。 當前,福建農林大學正以爭創全國“雙一流”為目標,全面推進學科交叉融合、高能級平臺建設與“卡脖子”技術攻關。學校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國家三大科技獎35項,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CNS論文是原始創新的‘風向標’,但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科研突破解決實際問題,為國家戰略貢獻力量。”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