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團隊破解丙烷脫氫制丙烯催化劑再生難題
2025-04-13 13:55:54? ?來源:福州大學 責任編輯:陳東旭 我來說兩句 |
相關成果在國外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將促進丙烷脫氫產業向低碳化轉型升級 4月10日,福州大學再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研究成果——《A self-regenerating Pt/Ge-MFI zeolite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with high endurance》。 福州大學化工學院、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鮑曉軍教授、朱海波教授課題組,與清源創新實驗室、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等單位在“丙烷脫氫催化劑”方面開展合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團隊研制了一種自再生的丙烷脫氫的鉑催化劑,實現了催化劑在無氯條件下完全再生,解決了現有再生過程產生大量氯污染物和反應器腐蝕的問題。10日,這項歷經6年完成的成果在《Science》發表。福州大學博士研究生洪惠真為該篇論文第一作者,鮑曉軍教授、朱海波教授為通訊作者。 如今,頁巖氣革命為丙烷脫氫制丙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然而現有的技術中鉑催化劑失活后,必須用劇毒的氯氣進行再生。團隊研制的新型鉑催化劑,失活后通過簡單的空氣焙燒就能恢復活性。相關成果有望開發出新一代綠色催化劑,促進丙烷脫氫產業向低碳化轉型升級。 該研究團隊圍繞創制無氯條件下可再生的Pt基催化劑這一重大課題開展研究,發現Ge-分子篩負載的Pt催化劑具有獨特的環境適應能力及Ge-分子篩在氧化氣氛中具有奇特的“捕獲”Pt的能力,據此提出了一種簡單、高效的PDH催化劑制備方法。該催化劑在“脫氫反應-燒炭再生”循環中表現出“Pt8團簇?Pt1單原子”動態可逆轉化。尤為重要的是,其在800℃氧化環境中連續處理長達10天后,催化劑孔道內的Pt物種依然保持穩定,首次實現了在無氯氧化氣氛中超百次的完全再生。該研究成果不僅為烷烴脫氫Pt催化劑的設計和制備提供了科學基礎,還為高溫抗燒結金屬團簇催化劑的研發開辟了新途徑。 近年來,福州大學穩步推進高水平科研創新工程,在引領性原創成果產出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十四五”以來,福州大學教師以第一單位(含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訊單位發表CNS主刊論文共8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