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園里的科學之光
2025-07-01 15:51? 海峽教育報記者 余龍娥 ?來源: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作為剛獲評“全國文明校園”的泉州市晉光小學,始終秉持“生態、人文、和諧”的辦學理念,在教育創新領域持續深耕,尤以科學教育為突破點,構筑起獨具特色的育人體系。本學期,學校先后有3位中外院士、18位高校專家走進校園,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科學活動,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知識盛宴,也為文明校園注入了創新發展的科學動能,讓文明底色與科學精神交相輝映。 專家進校園 點亮學生科學火種 近日,學校“科學家故事星光廊”迎來一堂特別課程。“科學家故事星光廊”共展示24位泉籍科學家的故事,學生們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追溯著科學家們的科研歷程。科學家們的探索精神讓課堂變成了靈感迸發的磁場。看著歐陽鐘燦院士的事跡,五年級學生回憶起歐陽院士來訪時的場景說:“第一次近距離聽院士講課,才發現科學不是課本上的公式,而是解決問題的鑰匙,他也教會了我在學習中要不斷積累,不斷地學習,把握住機遇。” 眾多院士和專家的到訪,讓晉光小學的校園仿佛變成了一座“科學殿堂”。“眾多院士專家們運用生動的語言、有趣的案例,將復雜的科學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出來。”晉光小學歐陽贄老師表示,從生態治理的宏觀策略,到手機屏幕的微觀構造,每一場講座都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而這些分享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點燃了學生的科學夢想,也讓教師對科學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和啟發。 ▲圖為泉州市晉光小學承辦福建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專場活動。 懷揣科學夢想的學生們將靈感轉化為實踐,推動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成果斐然。近年來,晉光小學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成績卓著。學生在各級比賽中獲獎500余人次,教師獲獎20余人次。作為首批全國實驗校,學校承辦的成果展示活動吸引了省內外1000多名教育同仁觀摩,50余篇媒體報道記錄下科學教育的“晉光實踐”。 校內多維融合 筑牢科學教育育人根基 在晉光小學,科學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融入學校的每一個教育環節。趣味盎然的科學課上,孩子們探索自然的奧秘;跨學科融合課中,科學與藝術、數學等學科碰撞出創新的火花;課間小憩時間,學生們可以通過AI體育挑戰自我,感受科技與健康的結合。 ▲圖為泉州市晉光小學同學們在氣象觀測站前認真記錄。 “今天天氣晴,最高溫33℃,最低溫25℃。”每天上午,晉光小學的廣播里都會出現小氣象播報員的播報。本學期開始,晉光小學開設了氣象課程,以夏園氣象站為探索平臺,設有實地觀測、趣味實驗、互動交流等活動。此外,學校將氣象科技延伸到社團活動當中,讓學生將身邊的科學學以致用,每天早晨小小氣象播報員們準時奔赴氣象站,獲取氣象數據,借助校園廣播這一“信息橋梁”,將天氣狀況傳遞給全校師生,形成了“用中學,學中用”的良好校園風尚。 近年來,學校以“培養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為核心,構建起“課程+活動+實踐”三位一體的培育模式:8大類別20余項校本課程重磅上線,從機器人編程、3D打印到天文觀測,覆蓋不同興趣維度;連續17屆校園科技節、5屆勞動節等品牌活動,讓“人人參與、處處創新”成為校園常態。“夏園創翼科學與工程院”是學校科學教育的一大亮點。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親自動手進行科學實驗,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學校還開設了機器人編程、3D打印、天文觀測等特色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這些課程設置,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興趣,更在實踐中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與文明校園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一致。 此外,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和教研活動,邀請專家到校指導,從設施設備升級、管理制度優化、教師專業培養三管齊下,不斷提升教師的科學教育水平,同時,鼓勵教師開展教學創新,將最新的科學知識和教育理念融入課堂,讓科學教育的根基在多維協同中不斷夯實,為學生的科學素養成長提供豐沃土壤。 智慧賦能校園 點亮科學教育新生態 “我們的古詩還會動,真是太有意境啦!”在三年級(2)班的語文課上,借助AI技術,《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的意境被可視化——虛擬的桃花在屏幕上隨風搖曳,竹林與江水相映成趣。這種沉浸式教學讓古詩變得可感可觸,孩子們直觀理解了詩人筆下的春日生機。與此同時,教室里運用AI無感采集課堂動態/師生互動、學生專注度等多維數據,自動生成課堂畫像與分析報告,為課堂學習提供精準客觀的支撐,助力教師洞察學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圖為泉州市晉光小學老師執教“科學+場館”項目式學習《探秘清潔能源》。 除了用數智賦能課堂教學外,晉光小學更以數字化轉型為引擎,推動課程、教師、學生、管理的全方位變革:開發“AI+非遺”校本特色課程和跨學科學習,用數智賦能課程融合,構建全景育人新場域;構建AI賦能教師“備教學評”全鏈條體系,助力教師專業成長跑出“加速度”;打造AI賦能“心理-體育”雙維管理體系,為學生全面成長筑牢數字防護網;把AI融入校務管理,在編班排課、課后服務資源調配、家長接送智能調度等環節實現“數據驅動決策”,讓教育管理更精準、更高效。 “在教育數字化浪潮背景下,我們創新構建“135”數智校園戰略體系。”晉光小學王琨副校長介紹,所謂的“135”模式是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堅持“應用為王、創新引領、共享共育”三個原則,通過智慧環境、智慧學習、智慧教研、智慧管理、智慧家校“五智支撐”,打造出兼具科技質感與人文溫度的數智化育人新樣態。 整合家校社資源 構建科學教育協同育人體系 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多元力量的協同賦能。晉光小學積極構建“共建互促型”協同育人體系,整合校際、家校、館校、院校、醫校、村校、企校“七位一體”的教育資源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行家長會、教學開放日活動,開設家長講堂、家長學校講座,密切家校聯系;與洛江區馬家鎮永安村結對共建,開展“我在蝶村有畝田”勞動實踐研學,助力文明創建和鄉村振興;與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泉州市科技館、泉州市閩南歌舞傳承中心、泉州市人民檢察院和鯉城區人民檢察院、泉州市第三醫院、福建鳳竹環保有限公司、泉州師范學院等簽訂共建合作關系,打造開放包容、共生共榮的教育發展新格局。 ▲圖為泉州市晉光小學“百校結百村”——“我在蝶村有畝田”勞動體驗活動。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晉光小學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與臺商投資區張坂中心小學、石獅市第九小學等多所學校的辦學共建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源共享、師資交流等方式,促進校際間的共同發展。與洛江區馬家鎮永安村的結對共建,更是將科學教育與勞動實踐、鄉村振興相結合,展現了文明校園的社會責任。 今年,隨著東海南校區正式揭牌,晉光小學邁入“一校三區”總校制發展模式。晉光小學東海南校區在全省公辦小學率先實行小班化教學與管理,學校通過精細化的師生配比、定制化的科學課程模塊等,為科學教育的個性化實踐與精準化指導注入了更強活力。“全國文明校園的稱號是榮譽,更是責任。”學校黨委書記曾旭晴表示,“未來,我們將以數智慧化轉型為引擎,探索‘一校三區’課程共享、師資輪崗、資源融通的新路徑,讓科學教育的火種燃得更旺,為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晉光方案’,讓文明之花在科學育人的沃土中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學校供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