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盛宴燃爆六一!萌娃玩轉“非遺大觀園”
2025-05-31 12:45? ?來源: 羅源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當六一兒童節邂逅端午佳節,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在羅源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啟幕。5月30日上午,作為福州市非遺傳承示范基地,幼兒園以“非遺溢彩 向美而生”為主題,打造沉浸式“非遺大觀園”,同步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此次活動由羅源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羅源縣教育局主辦,羅源縣文化館聯合羅源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共同承辦,千名萌娃與家長在活態傳承場景中,感受非遺的生命力。 非遺傳承人齊聚:指尖技藝激活童年想象 活動現場,畬族服飾、銀飾、苧布織染、畬族醫藥、羅源禮餅等10大非遺傳承人組成“全明星陣容”,讓靜態的文化遺產化作可觸摸的體驗課堂:畬族繡娘指尖翻飛,指導孩子們穿針引線,縫制畬服,彩線穿梭間繡出民族紋樣;銀飾匠人敲打著清脆韻律,萌娃們圍觀“一塊銀錠變鳳凰”的金屬魔法,眼神里滿是驚奇;八井拳傳人一招一式剛健迅猛,將非遺武術的精氣神融入吶喊;臺灣籍漆器傳承人精心制作的漆藝鳥笛,造型別致,輕輕吹奏便能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石雕大師以精湛技藝打造的“滿漢全席”,細節惟妙惟肖,引得萌娃們連連稱奇;烏飯蒸騰著草木清香,香氣彌漫全場。 民俗游戲煥新:傳統節慶碰撞現代童趣 當六一撞上端午,古俗新風在游戲中巧妙融合:民俗游戲區設置“射五毒”“蹴鞠”“劃槳過河”等民俗競技;手作工坊區,五彩繩在指尖翻飛,艾草花束的清香飄進小樹林,萌娃們捧著親手制作的端午禮物,笑靨如花;舞臺大秀更是高光不斷:親子身著傳統及改良畬服、剪紙服飾翩然走秀;竹竿舞節奏明快,奏響歡樂樂章;端午歌舞串燒萌趣十足。非遺美學與兒童藝術完美交融,令人耳目一新。 課題成果落地:非遺傳承從“課程”走向“生活” 作為省級課題《畬族非遺文化融入幼兒園美育課程的實踐研究》、市級課題《幼兒園思政視域下培養幼兒歸屬感的實踐研究》的成果展示現場,二實幼早已將非遺基因融入日常教學:從藝術活動中的苧布貼畫、剪紙創作,到戶外民間游戲的竹竿舞,到此次沉浸式體驗活動,孩子們不是被動的觀察者,而是通過“眼觀紋樣、耳聽韻律、手觸肌理、鼻嗅草木、舌嘗本味”的五感聯動,讓非遺從抽象概念變為身體可記憶的多元符號,用五感發現非遺之美,用童心感悟文化之魂。 文化傳承正當時:讓非遺在童心中生長 當銀鈴聲、歌謠聲、歡笑聲在幼兒園里回蕩,我們看見的非遺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萌娃手中的彩繩、筆下的紋樣、舌尖的米香,是正在生長的活態文化生命力。這場“非遺+六一”的盛宴,不僅是孩子們的狂歡節,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當非遺通過感官通道融入童年經驗,千年文脈便在幼小的身軀里埋下了自覺傳承的種子。羅源縣第二實驗幼兒園,用一場充滿童趣的文化儀式,向世界宣告: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正當時!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