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行走的思政課,在2200多年歷史的公園進行!
2025-05-29 11:38? 海峽教育報記者 羅菊熙?來源:福州教育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千年冶城,薪火相傳 思政新聲,潤澤心田 5月27日上午,“冶城古韻傳薪火 思政新聲潤少年”福州市屏山片區大中小學思政德育發展共同體成立四周年助推會活動在冶山春秋園舉行。福州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黃堅瑜出席,福州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工作處、福州屏東中學教育集團、鼓東街道中山社區、福建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州市錢塘小學教育集團、福州市鼓樓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福州市象峰學校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 福州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黃堅瑜為屏山片區第二批“閩都文化傳承之星”代表頒發獎杯。 共同體領導為屏山片區百名“閩都文化浸潤行為習慣養成之星”代表頒發獎狀。 福州屏東中學黨委書記林水嘯為“冶山尋脈”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授牌。 2025年以來,屏山片區大中小學思政德育發展共同體圍繞“閩都尋脈”主題,開展了“福州先賢伴我學”思政課活動、“緬懷馬江海戰先烈”清明祭英烈活動、“紅色記憶,青春傳承”紅色好人宣講活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思政德育活動,通過“行走思政課”的創新實踐,讓思政教育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讓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厚植文化自信與使命擔當,構建起大中小學協同育人的新格局。 屏山片區大中小學思政德育共同體秘書長、福州屏東中學黨委書記林水嘯說,未來,共同體將繼續深耕“文化+思政”的育人沃土,深化協同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更多“行走思政”精品課程;拓展實踐陣地,聯動更多文化場館與社區資源,構建“全域育人”新生態;賦能數字思政,利用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新技術,讓閩都文化“云上傳承”,讓思政教育更加“觸手可及”,為培養“有根、有魂、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貢獻更大力量,將閩都文化的薪火代代相傳。 冶山春秋園博物館承載著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記憶,是當之無愧的“閩都之根”;歐冶池是福州最古老的水池,有著“閩都第一池”的美譽;還有我國目前唯一挖掘出土的唐代馬球場遺跡,展現了當時福州作為東南重鎮的文化繁榮與體育活動的興盛……福州作為閩都文化的發祥地,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人文精神。冶山春秋園作為福州千年文脈的重要見證,既是城市記憶的載體,也是新時代思政教育的鮮活課堂。 本次活動匠心獨具,別開生面,將思政課堂搬到歷史現場。來自福建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州屏東中學、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福州市象峰學校、福州市錢塘小學、福州市鼓樓實驗小學等共同體成員校的思政教師代表分別在冶山春秋園“喜雨軒、歐冶池、冶山春秋園博物館、薩鎮冰故居、清風苑、摩崖石刻、馬球場”開展生動的現場教學。學生在行走中觸摸文化根脈,在觸摸歷史中堅定文化自信,在感悟傳統中砥礪家國情懷! 百年冶城淬星火 千年文脈鑄新章 此刻的思政微光已悄然點亮少年心中的火種,愿以今日古城春韻為硯,以時代之思為墨,讓青春在接續奮斗中揮毫落紙,共繪“強國有我”的壯闊山河! (學校供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