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轉型驅動教育革新 AI技術賦能智慧課堂
2025-05-26 20:20? ?來源:海峽教育報記者 余龍娥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5月22—23日,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科研服務基層暨優秀成果展示推廣活動在泉州舉行。本次活動由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協辦。在教育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的當下,如何在智慧校園環境中實現個性化教學,成為眾多學校探索的方向。泉州市晉光小學作為承辦學校之一,通過國家級、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展示智慧校園環境下個性化教學的實施路徑與顯著成效,為全省教育同仁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突破課堂邊界 精準賦能個性成長 “風能是清潔能源,大家知道風能是怎么轉換成電能的嗎?”5月23日,晉光小學鄭萍老師把課堂搬進了學校的科技館,與同學們一起,借助場館資源探秘清潔能源。踏入科技館,映入眼簾的是各類清潔能源展示裝置,動態的風力發電模型緩緩轉動葉片,吸引著學生們好奇的目光。 “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我們借助場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鄭萍老師面帶微笑地介紹,課程以“為校園設計風能發電應用方案”為主線任務,深度融合校內零碳能源實驗室和人工智能館資源。在“問題驅動—場館研學—方案設計—模型制作”的閉環學習路徑中,大數據分析發揮著關鍵作用。系統實時記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操作數據、提問頻次、方案設計思路等,精準掌握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和興趣點,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指導。 在數字賦能下,晉光小學探索的“科學+場館”模式,突破傳統課堂邊界,構建起“場館即教材、展品即教具、實踐即學具”的新型學習生態。這種創新模式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工程實踐能力與綠色發展理念,為項目化學習與場館資源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創新范式。 巧用空間平臺 打造多元學習場域 另一邊的教室,晉光小學曾惠蘭老師執教《手指》時,借助“5G+專遞課堂”與南安三實小老師協作,一場跨地域的語文教學探索正在進行。 課堂上,線上小組活動打破了空間壁壘,兩校學生通過視頻連線,圍繞《手指》一文的寫作特點展開熱烈討論。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見解,即時互評功能促使學生主動反思,發現自身不足。曾惠蘭老師引導學生從讀學寫,運用智能體個性化指導習作。智能體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給出詳細的修改建議,從語句通順度到修辭手法的運用,都進行了精準點評。 “教師網絡空間建設與應用的實踐研究,是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變革的重要抓手,教師不僅可以分享教學資源,還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精準推送閱讀拓展資料、寫作訓練題等。” 曾惠蘭告訴記者,除了運用網絡空間外,學校還積極探索 AI 賦能課堂的多元路徑,比如運用AI實時反饋課堂教學情況、智能分析課堂報告等,依托AI課堂成為了因材施教的智慧場域。 據介紹,作為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智慧校園優秀示范校、全國教師網絡空間優秀學校,晉光小學積極創建網絡空間平臺。全體老師從簡單的空間建設一步步走向空間的深度應用,讓教育資源跨越地域限制,實現共享。“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服務師生發展。”晉光小學黨委書記曾旭晴表示,學校將繼續探索數字化教學,讓“一校三區”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數字時代綻放獨特光彩,為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晉光智慧。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