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國家集訓隊!福建唯一!
2025-05-25 16:38? 記者 ?羅菊熙?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5月23日,2025年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名單公布,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師大附中”)高二學生施蘊哲在列,系福建省唯一入選學生! ▲施蘊哲在決賽展板前留影 國家集訓隊名單 施蘊哲興趣廣泛,此前在多個學科的省級競賽中獲獎。2024年9月21日,第41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福建賽區)舉行,施蘊哲獲一等獎;今年4月中旬,2024-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福建省賽舉行,施蘊哲獲一等獎。 “不管在哪里,都能看到同一顆星星” ▲福建省隊參賽選手合影 5月24日下午,剛剛打完羽毛球的施蘊哲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最初喜歡上天文,是在小學三四年級,他去福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天象館參觀,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么多的星座、星云、星系圖,一下子定住了腳步。 回去后,他開始自發自覺地找一些天文學的科普讀物來看,興致越發濃厚。初一就讀福州時代中學時,他憑著一股熱情,參加了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初次參賽便拿到了全國鼓勵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這個獎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之后由于種種原因,無暇關注比賽的事,但他對天文學的關注和熱愛從未停歇??既霂煷蟾街泻?,施蘊哲第一時間加入天文社團,每周積極參加社團組織的科普和交流活動。每個學期,社團還會跟團委合作,根據天氣情況,擇機開展2~3次戶外天文觀測活動。 現實條件是限制不住真正的熱愛的。施蘊哲說,平時在家,晚上10時之后,城市景觀燈都熄滅了,星星變得更加清晰可見,他會暫時放下手里的作業,打開窗戶,透過單反相機,看看遠處天邊零零散散的星星,“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同一顆星星,有一種很浪漫的感覺”。 “原來我并不孤單,志同道合的人很多” ▲頒獎典禮 此次時隔4年再次參加全國天文學競賽決賽,比賽結束后,主辦單位還組織參賽學生分享交流。大家暢所欲言,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回顧自己與天文的緣分與趣事。 身處其中,施蘊哲覺得不虛此行,“原來我并不孤單,全國各地還有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呢”! 能入選國家集訓隊,施蘊哲深感意外。他說,師大附中搭建了多種平臺,挖掘學生潛力,讓大家都能盡情發揮所長。他特別感謝地理老師楊如樹的悉心教導:“楊老師上課特別有意思,也很有耐心。高一時,我對一道題的解答有疑問,楊老師細致地為我講解了一整個課間的時間,我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感動?!?/p> “興趣非常濃厚,對天文有獨特思考” 在地理老師楊如樹的印象中,施蘊哲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數理推導能力尤為突出。他說: 地理課堂上,施蘊哲展現出卓越的天文學科潛質,對宇宙環境、天體運動等天文相關地理知識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敏銳度。 他能快速理解黃赤交角、恒星視運動等抽象概念,并主動將其與天文奧賽知識體系相聯系。 在分析地球自轉對天文觀測的影響、計算行星會合周期等問題時,展現出競賽級思維水平。 對教師拓展的天文知識點,如開普勒定律、天體光度測量等表現出極強的求知欲,常能提出專業級追問。 學校天文社團的指導老師陳文山告訴記者: 施蘊哲對天文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對很多天文方面的知識也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能做到腳踏實地,平時的社團活動,組織和開展得都非常好,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據地理教研組組長高幼芳老師介紹,學校主要通過開設興趣課程、研發培訓課程、組建專業團隊、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培養模式創新、制定個性化參賽計劃、實施分層培養方案等七個方面構建地理、天文等奧賽課程體系,搭建多類型競賽平臺,采用“理論+實踐”雙軌并行的備賽模式,幫助學生了解個人興趣和優勢、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和實踐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地球科學競賽省賽獲獎選手和部分指導教師合影 指導教師:(左起)陳文山、余鳳梅、湯穎靜、黃榕青、楊如樹、高幼芳、聞宇詩、李明、陳杰、曹宏偉 祝賀施蘊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