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智慧農業三維可視化平臺”獲國家級三等獎
2025-04-10 11:12? 記者 蘇琳 實習生 黃蔚何?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25年3月,“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國賽總決賽名單正式揭曉。來自50余個國家、1200多所高校與企業的近萬個項目同臺競技,涵蓋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數字農業等多個前沿領域。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參賽項目《慧農映像——智慧農業三維可視化平臺》在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榮獲國家級三等獎。 據了解,該項目通過對農業環境數據的精準收集、可視化呈現與智能分析,助力農田精細化管理,顯著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與產量。依托精準的數據分析系統,平臺能夠實時監測土壤缺水、缺肥狀況,指導水肥精準灌溉,有效降低灌溉成本,實現水肥資源的科學配置。同時,系統支持自動化與遠程化操作,取代傳統人工現場管理,大幅節約人力成本,優化農業生產效率。 “惠農、幫農民解決實際痛點,是我們項目最重要的使命。”項目指導老師、泉州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陳謙民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農民朋友無需掌握過多專業知識,就能輕松操作系統,實時掌握農田現場情況及變化,真正做到讓科技賦能農業,讓智慧農業走進田間地頭。 平臺可實時顯示環境數據,并支持現場設備遠程操控。 據介紹,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陳謙民教授帶領技術研發團隊成員唐崇澤、馮翔、張智博,深入泉州市各大農業基地,開展實地考察與調研。團隊實地參觀了多處大棚與農田,走訪了多家農業科技企業,進行了多輪深度交流。項目研發過程中,團隊采集了部分基地的真實環境數據,存入數據庫,用于平臺的應用開發與功能測試,為系統的實用性與準確性打下了堅實基礎。 調研結果顯示,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陳教授介紹說,目前市面上多數農業管理平臺仍以二維可視化監測為主,數據呈現方式單一,管理人員難以及時、直觀地掌握各場景的實時數據和分析結果。另外,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不同管理場景之間缺乏有效的數據互通與共享,整體管理的協同與聯動能力較弱。“現有平臺多采用二維面板式數據展示,數據與實際應用場景脫節,交互性和可操作性較差,導致管理效率和輔助決策水平不高”。 針對以上問題,陳謙民教授團隊自主研發了《慧農映像——智慧農業三維可視化平臺》。平臺通過三維可視化與智能分析技術,實現了數據與管理場景的深度融合與互動,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中的信息孤島,大幅提升了農業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唐崇澤、馮翔、張智博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調研與數據采集工作。 “在同一個平臺上,用戶不僅可以實時查看數據和環境狀態,系統還能根據監測結果智能提出科學建議。”項目指導老師陳謙民教授介紹道,“比如,當系統檢測到日照量不足時,會自動建議開啟大棚遮陽設施。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平臺遠程操控現場設備,實現農業管理的智能化與便捷化。” 據了解,項目獲獎極大鼓舞了研發團隊的士氣。下一步,指導老師將繼續帶領學生們對平臺技術進行改造與升級,進一步優化功能體驗。同時,團隊也將積極與現代農業項目對接,推動平臺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落地,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