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第11協同組研討會在泉舉行
2025-04-10 09:57? 記者 余龍娥 通訊員 吳秀君?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第11協同組專題研討會在泉州市晉光小學舉行。來自黑龍江、湖南、新疆、甘肅等近20個省市的協同組成員單位代表來到泉州市晉光小學,遼寧省、山西省、北京市等學校線上參加,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探討科學教育實驗校的建設工作,推動校內外優質科學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進一步拓寬科學教育人才培養渠道,助力搭建“大科學教育”協同平臺。 科創項目展風采 在線下,與會嘉賓參觀了晉光小學活動現場的“科創成果展區”,展區中有人工智能編程、航天模型設計、非遺技藝創新等特色項目。晉光小學布展的第十六屆宋慶齡獎學金獲獎者黃以諾同學的智能防近視平板支架機器、打破世界紀錄張景昊同學的13*13隨機圍棋排列記憶項目、夏園氣象站、科技節團體賽、科技館等給與會嘉賓留下深刻印象。 與會嘉賓還觀摩了《生態調節·夏園實踐構建生態平衡的夏園生態池》《用沉的材料造船》等8節科學教育示范課。值得一提的是,《生態調節·夏園實踐構建生態平衡的夏園生態池》邀請了南京大學郭紅巖教授親臨課堂為孩子們點撥提升,高校與中小學聯動,展示了跨學段合作的教學模式。將設計方案應用于校園環境改善行動中,為綠色校園建設注入少年力量,凸顯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育人成效。 云端協作破壁壘 通過騰訊會議,協作組全體20所學校進行了線上交流,黑龍江省雞西市躍進小學分享邊陲科學教育實踐,湖南省常德市武陵五小展示“傳統文化+科技”融合課程,新疆獨山子一小依托地域資源打造特色研學,甘肅武都實驗中學講述西部科學教育突圍之路。交流中,遼寧實驗學校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山西平陸二中融合歷史與科技,天津蘆臺一中以深厚底蘊賦能實踐,北京昌平二中通過“三維賦能”構建全學段課程體系,彰顯首都教育的前沿視野。 當黑龍江的界江生態監測數據與新疆的地質標本影像在云端交匯,當3D打印的銅官窯陶器與AI生成的詩句點亮屏幕,這場跨越5000公里的南北對話,生動詮釋了“科學無界,教育同心”的深刻內涵。20省市教育工作者以科技為舟、以創新為槳,在資源共享的浪潮中探索出“地域破壁、學科融合”的新范式。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實驗校,泉州市晉光小學創新“一校三區”融合發展模式,各校區協同發展,各具特色,科學教育蓬勃發展。近年來,學校從統籌規劃完善科學教育保障新體系、三級課程引領科學課程建設新方向和七方協同開啟科學育人新賽道三個維度,打造“137”科學教育新樣態,構建科學教育新格局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泉州市晉光小學黨委書記曾旭晴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科學教育改革創新,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學探索中筑夢未來。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