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的作文因何打動全國網友?
2025-03-30 20:23? 方格?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視頻截圖 《舊軌還鄉》一文 本是張瀟冉寒假回鄉途中 隨筆記述下的一篇所見所感 卻不想,在走筆成文后 其細膩的筆觸、若隱若現的情感 躍然于紙上的模樣 深深地鐫刻在了 其老師和同學 以及一眾網友的心上 這其中可能留給 各位同學哪些思考呢? 是取材新穎, 還是寫作手法獨到? 據此,我們邀請到 幾位中學一線名師 為同學們就該篇習作 作評析和指導 福州屏東中學 汪玉萍老師 福建省福州屏東初三語文集備組組長。曾獲福州市寫作大賽一等獎、第十屆全國教學課評比賽三等獎。 文源生活,鄉愁共鳴 文學與生活的共生關系 這是一篇充滿真情實感、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好文章。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 情感共鳴的生成機制 這篇文章通過對兒時綠皮火車歸鄉記憶的描繪,將那份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如涓涓細流般滲透在字里行間。這種情感不是浮于表面的矯揉造作,而是源自作者內心深處的真摯流露。 鄉愁書寫的普世價值 很多人都有離鄉背井的經歷,都有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作者取材于生活,她的情感表達就能夠扣動讀者的心弦,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鄉愁情思。 福州延安中學 郭豐婷老師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學語文教師。兩次獲省市區作業設計一等獎,參編多部語文專著,作品常見于《作文素材》等期刊或公眾號,在“語文報杯”作文比賽中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文脈清晰,詞藻優美 這篇文章濃濃的思鄉情,從謀篇布局、敘事肌理、語言鍛造上均精準捕捉了文本的藝術特質與情感內核。 結構清晰,層次分明 文章以兒時乘坐綠皮火車歸鄉的記憶開篇,勾起美好回憶;接著敘述上小學后歸鄉次數減少、列車停運;隨后寫姥爺離世后歸鄉的煎熬,形成情感反差;再寫聽聞火車重開的激動及再次踏上火車的經歷;最后以見到姥姥時的情感爆發結尾。整體結構層層遞進,過渡自然。 內容豐富,情感真摯 作者圍繞歸鄉這一主題,不僅描寫了不同歸鄉方式的體驗,如兒時火車歸鄉的溫馨、長大后飛機等方式的煎熬,還通過車廂里爺孫的細節,引發對姥姥、姥爺的懷念,將對故鄉、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內容充實,情感真摯動人。 語言優美,富有感染力 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 “鐵軌銹成了記憶里的虛線,故鄉洇成了底片上的殘影” 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故鄉記憶的模糊?!败噹镉H切熟悉的方言,和著車輪與鐵軌摩擦聲,混響成一首懷舊的歌謠” 運用通感,將聽覺感受化為視覺感受,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福州第十六中學 王文鈞老師 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專家庫專家、校學科帶頭人,省優秀作業設計、省級優課、省微課二等獎獲得者,福建人民出版社《教材同步作文——名師教你學寫作》編委。 文采斐然,虛實結合 這篇美文宛如穿越時光的綠皮火車,滿載記憶的回響與思念的轟鳴,駛向心靈的故鄉,在中考作文“發展等級”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意等維度上,堪稱典范。 亮點賞析 細節顯溫情:車窗霧氣上的指印、車廂方言的絮語,將日常碎片化作詩意鏡頭。 虛實織光影:爺爺蜷縮的身影與姥姥姥爺重疊,孩童掀簾動作喚醒童年“我”的鏡像,鐵軌串聯童年與現實的歸途,時空在車廂共鳴。 留白釀余韻:鐵軌銹蝕成虛線、故鄉洇作底片殘影等模糊意象,以及結尾“思念如潮水決堤”,恰似水墨留白,讓鄉愁在未言說處愈發濃烈。 寫作啟示 生活選材:平凡瞬間的人間煙火最動人,不必追求宏大敘事。 情感遞進:情感隨敘事層層變化,如潮水涌動,匯成江海。 借物傳情:物象為基,讓抽象的情思落地生根。 三位老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 為各位同學指明了 在日常素材選取以及接下來 “打磨”寫作時 可以關注的要點 并給出了具體、簡明的建議 可以見得 提升寫作的“質” 從學會欣賞、簡析 同齡好文做起 也是一種學習、精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