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行走的思政課”讓文化自信聽得見、看得到、摸得著
2024-02-20 15:48? ?來源: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白天頂著寒風開展調研與現場測繪,晚上伴著星辰將數據轉化為手稿和CAD圖紙,為后期建立三維數字模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寒假以來,三明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閩臺鄉土微景觀營造項目驅動創新班學員楊應龍和他的小伙伴來到永安吉山村萃園書院,采用無人機技術和3D建模技術,挖掘歷史建筑文脈,以微景觀營造探索鄉村文化振興之路。
閩臺鄉土微景觀營造項目驅動創新班學員在萃園大廳進行現場測繪。(來源:三明學院) 和楊應龍一樣,三明學院千余名學生主動投身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熱潮,用這群“00后”的話來說,“流淌著中華文明的基因,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脈,我們有足夠的底氣。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閩臺茶緣”調查實踐隊在大田美人茶文創園合影。(來源:三明學院) 三明學院“閩臺茶緣”調查實踐隊以兩岸茶文化為線索,奔赴三明市大田縣智慧茶園展示中心、大田美人茶文創園等地開展“一茶‘香’兩岸,共抒閩臺情”寒假社會實踐專項活動,探索大田“三茶”發展的奧秘。“想要購買的朋友們直接點擊下方小黃車……”直播現場,實踐隊隊員羅藝行、曾鳳瀅發揮專業特長,化身網絡主播,面對直播鏡頭介紹著大田美人茶,利用網絡平臺宣傳推介茶品,吸引了千余人齊聚云端,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直播大田美人茶。(來源:三明學院) “探索、挖掘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一直是三明學院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激活“社會大課堂”的有力抓手。 寒假以來,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隊前往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朱熹園和尤溪縣朱子文化苑,尋覓新時代朱子文化創新轉化成果,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自信源泉;前往福州三坊七巷、閩侯等多處侯官文化舊址,探尋侯官“愛國主義的精神譜系”;前往永安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深入了解永安紅色標語蘊含的革命歷史和黨的宣傳智慧。三明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春暉反哺家鄉”實踐隊赴大田縣濟陽鄉開展古村落調研活動,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三明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實踐隊走進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展“‘研’萬壽千年遺址,傳中華文明薪火”主題社會實踐。參觀、調查、修復……三明學院學子在欣賞、記錄與傳承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產生了更清澈的熱愛。 去年學校運動會之際,教育與音樂學院根據非遺項目安貞旌鼓創編的節目《鼓動青春》火爆校園。這次寒假,教育與音樂學院“一路陽光”教育關愛實踐隊走進三明學院實驗小學給孩子們講述安貞旌鼓的起源和傳承,讓他們在學習旌鼓的過程中,感受安貞旌鼓獨特的韻律和節奏,感悟中華傳統文化和諧之美。 觸摸文明印記,播下文化種子。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以“追尋領袖足跡 賡續中華文脈”為題探尋非遺文化。在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參觀,聆聽泉州作為古代海外交通、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深入了解泉州申遺的故事;在開元寺、清凈寺、文廟、金魚巷、市舶司遺址等地,實地感受悠遠的歷史文脈和古城的魅力風情;在蟳埔民俗文化村、非遺博物館等地,了解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來之前,我預感自己會被泉州這個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圈粉’,但沉浸體驗之后才知道不只是‘圈粉’,更是折服!”實踐隊員廖婧雯感慨道。
實踐隊員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學習海船制作過程。(來源:三明學院)
實踐隊員現場觀摩泉州市南音傳承人展示酒盞演奏法。(來源:三明學院) “社會實踐是青年學子體悟生活、思索當下、升華心境、感召使命的重要窗口。學校堅持把社會實踐打造成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引導廣大青年走出校園‘象牙塔’,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實踐中充分了解國情、黨情、社情和民情,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養料,讓文化自信更加有骨氣和底氣,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礴的精神偉力。”三明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莉星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