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錢塘文博小學“紅領巾講解員”寒假上崗啦!
2024-02-04 11:28? ?來源:福州錢塘文博小學 責任編輯:黃碩思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寒假期間,福州各場館多了一些“小小”的身影,他們個頭不高,聲音清脆,講解起來卻是有板有眼,大方得體,他們就是來自錢塘文博小學紅領巾講解員們。他們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們講述福州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福建是全國著名的“紅旗不倒”革命老區,五(2)中隊林淑媛同學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擔任紅領巾講解員,向游客們宣講八閩紅色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福建人民在長達28年的革命斗爭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的重大貢獻。 擔任“福建省小小文旅推薦官”的林淑媛同學在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文旅聯萬家·福氣通八閩”活動現場,進行志愿講解服務。 福州是東南沿海的一顆璀璨明珠,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四(6)中隊蘇淏宸同學弘揚福州文化,積極擔任福建省非遺博覽苑、福建省民俗博物館、林覺民冰心故居、嚴復故居以及三坊七巷的志愿者講解員,熱情地為游客導覽。 為傳播閩都文化,五(2)中隊陸佳粲同學在三坊七巷嚴復故居、冶山春秋博物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等場館參加紅領巾志愿服務活動,為游客講述中國近代偉大的愛國者、教育家、翻譯家和啟蒙思想家嚴復先生傳奇的人生故事,冶山的發展歷史以及福州城的起源與發展,還為游客介紹福建各地區的非遺文化。 “中國塔下,有福之州,綠榕蔭里,林文忠公……”五(6)中隊楊之穎同學在林則徐紀念館講解時長超100小時,為游客講解林則徐先生的豐功偉績以及愛國情懷。 非遺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民族精神的凝練。六(4)中隊林意涵同學利用寒假時間積極參加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志愿講解,她身穿“紅馬甲”熱情地為游客導覽、講解,用優美的聲音講述福建非遺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非遺,走進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好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三(7)中隊魏若兮同學利用放假時間參加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志愿講解,讓大家從革命歷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精神滋養。 五(8)中隊郭芷祎同學在三坊七巷為游客提供講解服務。她以弘揚閩都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己任,站在導覽圖前,沿著歷史脈絡,細數著“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的那些人那些事,將關于福州的古厝文化,名人愛國故事,傳進了八方游客的耳朵里,心里…… 非遺傳承,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方式,它不僅包含了技藝的傳遞,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六(4)中隊鄭詩瀚同學參加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志愿講解,他從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開始,講述了中國文化的世界地位以及地域文化的歷史和現狀,讓更多的游客了解非遺,了解中國文化。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讓我們跟隨五(7)中隊吳楚焓同學的腳步,一起走進三坊七巷的宮巷。宮巷不僅是福州歷史文化名街的瑰寶,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巷內的林則徐紀念館、沈葆楨故居等,見證了福州歷史名人的光輝事跡,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五(8)中隊卓蘭婧兒同學來到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為游客們講解,她詳細講解了從1840年到1949年福建這片土地上的革命歷史,講解服務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表揚。 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五(8)中隊吳果同學在寒假期間通過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紅領巾志愿者講解,幫助游客通過一件件展品、一張張展板,回溯那段光輝的紅色歷史,觸摸到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紅色故事…… 小小講解員們用一次次真誠細致的志愿服務和講解,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福州少年良好的精神風貌。愿文博學子們在未來的成長路上,能夠與志愿服務一路同行,做一名家鄉文化的傳播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