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 重慶市九龍坡區開拓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新跑道
2023-06-10 00:26?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這是一個職業教育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的新時代。近年來,重慶市九龍坡區緊緊圍繞“做精職教”的發展思路,把中職學?!半p優”建設納入重點工作任務,開拓了跨越式發展新跑道。 5月25日,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市,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齊聚九龍坡,“論劍”職業教育“雙優”發展。 眼下,職業教育改革風潮已然迭起,且看重慶市如何蓄勢賦能,奏響“雙優”建設新樂章! 提筆謀篇大布局 多元工作舉措構建“雙優”發展新格局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如何推動職業教育事業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重慶市用一系列豐富的工作舉措,謀篇布局,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能。 結合區域發展規律,九龍坡區在西部地區布局職業教育,東部地區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形成了“東西兩翼”促進發展的教育格局。 瞄準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設計專業布局。專業設置重點突出智能制造、現代商務、汽車運用與維修、工藝美術、動漫與游戲制作五大技術特征,形成以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汽車運用與維修、工藝美術、動漫與游戲制作5個優質專業為引領,構建基于頂層設計、內涵建設、機制創新、成效評價“四位一體”的專業建設體系。 在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九龍區貫徹落實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四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和校企命運共同體為支撐,實現了全員參與的育人格局。 ![]() 通過落實信息化2.0建設,九龍坡區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基礎設施建設,將信息化有效融入教學、管理、服務,發揮數據共享、智慧服務效能。 為加強育人實踐和教育改革,九龍坡區以信息化建設引領教法革新,以分類培養推動教師隊伍不斷向前發展,以構建和開發新課程體系推動課堂革命,實現“三教”聯動,內涵建設迸發生機。 ![]() ![]() 落筆構建品牌特色 亮點模式著力打通匠心育人新路徑 如果說重慶市一系列豐富的工作舉措為職業教育“雙優”發展夯實了基礎,那么精心構建的品牌特色必將點亮其職教育人新路徑。 班主任隊伍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基,是實現五育并舉的關鍵。重慶市由此形成了中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九職范式”。以化整為零的方法打開班主任隊伍建設路徑之變,下沉重心打開班主任隊伍整合的扁平化管理之變,由內向外激發班主任隊伍建班育人的動力之變。 針對現代學徒制試點企業難尋、課程難銜、師傅難聘、管理難融等難題,重慶九龍坡職教中心大膽進行校本化改革實踐,首創“校園學徒制”育人新模式,實現了教育與企業經營、學校課程教學與企業崗位培訓深度融合的“校企一體,雙元合一”。 面對中職升學教育需求與職業教育特色凸顯不協調的問題,重慶市搭建“校-企-院”三元產業學院,統籌兼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升學教育和生產性實踐功能,為學校培養出了高水平、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 為更好助力人才強國戰略,重慶九龍坡職教中心著力“技創”融合,構筑了中職特色的四創進階、四維空間、四元機制—“技創”融合雙創教育實踐模式。其研發的“大國˙小工匠”“2+N”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課程,被評為全市“最受歡迎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 繪就職教“好豐景” 全方位成就開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雷聲大雨點也大”,近年來,各項職教舉措猶如給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下了一場“及時雨”。經過多年探索,全區已經實現了“學校有規模、專業有特色、教學有質量、辦學有效益”的職教發展目標,綜合辦學實力和社會知名度明顯提升。 目前,重慶市在點燃學子成才夢、產教融合合作共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 “九龍職教學生獲科技創新市長提名獎”“九龍職教創新團隊獲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和澳門國際發明展金獎”“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工作,與四川大英等4所中職學校形成精準扶貧等協同發展關系”“搭建5個校內微產業園和2個高水平產教融合基地”……一個個優異成績,見證了九龍坡區職業教育的升級蝶變。一次次實踐探索編織了新時代九龍工匠的成長搖籃。 ![]() ![]() ![]() 如今,隨著重慶市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不斷提升,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能精湛、德才兼備的技能人才隊伍,開啟中職學?!半p優”新征程,九龍坡教育重任在肩、未來可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