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2023-06-10 00:26?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和國際化的過程。國際影響力是衡量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作為西部職教“排頭兵”,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如何充分發揮重要區位優勢,聚焦國家“雙高計劃”建設,構建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5月24日上午,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實地探訪學校實現高水平教育互聯互通的教育秘笈。 ![]() 促進多形式結合辦學,同中國企業“走出去” 為建設開放辦學,促進“一帶一路”教學交流,學校作出一系列舉措,搭建互聯互通平臺,設立重電海外分校、“絲路學院”“魯班工坊”和國際產業學院…… 學校依托國(境)外園區和企業共建國際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與“走出去”產能多形式合作辦學,開展面向當地員工的技術技能培訓和學歷職業教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和勝任跨文化事務的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 同時,學校還將人才培養對接非洲需求,探索在非洲開展境外合作辦學模式。推進學院建設,招收學歷留學生,培訓技能人才,開發ICT專業核心課程雙語教學資源,培訓非洲本地化職業教育師資,在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共建ICT職業認證中心和技術服務站。 此外,學校融入中國其他地方職業院校在非洲的辦學經驗,探索重慶地區職業院校在非開展境外合作辦學項目實施路徑。發揮學校“雙高”信息技術專業群的輸出,推動相關專業的課程標準、實訓標準國際化建設,實現標準互認和標準輸出,開展本土化國際化人才培養。 學校將專業和產業相結合,同中國企業一起“走出去”。結合重慶市以芯屏器核網為重點的產業優勢,以服務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走出去”戰略,解決非洲境內中資企業和中非合資企業運營期間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匱乏問題。學校與中國信息產業“走出去”企業、外方高校與企業共同開展職業教育的實訓基地建設,共同進行人才培養過程和質量的監管。 ![]()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輸出“工匠精神”職業教育 在境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重電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推動職業院校“走出去”,服務中國電子信息企業在非發展,不斷提升學校國際化建設亮點。 學校不斷開拓創新,打造“中文+職業技能”精品項目。獲批國家級“中文+職業技能”項目4項:教育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教育部辦公廳中德先進教育項目2個(SGAVE)。 ![]() 同時還與馬來西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印度尼西亞POLBAN學院舉辦物聯網專業群“中文+技能”研修培訓;組織實施教育部教育援外“泰國智能制造領域人才專業核心能力提升”項目,參與實施教育部教育援外“非洲技能培訓”項目,擴大學校“雙高”專業群的海外影響。 除此之外,學校立足“中文+傳統文化+職業技能”精心配置了漢語、中華文化、智能制造、職業態度等課程,同時將“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和考核內容引入國際學生人才培養方案。 ![]()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放辦學中,對外輸出的還有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創新。學校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秉承向國外輸出優秀職業教育服務,宣揚我國“工匠精神”,助力重慶其他高職院校對非合作快速推進的宗旨,積極對接合作國經濟發展需求,于2019年12月建立了中非(烏干達)ICT學院暨中烏ICT魯班工坊。 同時開發《中國傳統技藝》《匠鑄山城》文化課程,合作打造適合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中烏魯班工坊的漢語語言課程學習的需求。并且學校針對合作國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師資培訓先行原則,制定合理有效的師資培訓方案,打造魯班工坊優秀教學團隊,為跨文化語境下培養“精技術、通漢語、懂文化”的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強大保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