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發展!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這個樣板支部交出“硬核”答卷
2023-05-28 00:31?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制造強國、強國有我”。5月26日,在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現場,40余名記者正在現場觀摩智能制造學院教師黨支部舉辦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同志踴躍發言,紛紛談體會、講心得。 據了解,2022年,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黨支部入圍教育部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成為繼經濟管理學院教師黨支部后學校第二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也成為全市民辦高職院校中唯一擁有“全國雙樣板支部”的院校。 ![]() 一年來,該黨支部在校黨委的指導下,緊緊把握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深化六協同、打造六基地 創新產教融合育人模式 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構建工業機器人專業群“深化六協同、打造六基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創新模式,與重慶華中數控有限公司和長城汽車分別共建“科創華數智能制造學院”“科創長城汽車學院”兩個產業學院。 ![]() 為培育新時代“工匠苗子”,學院依托學校實訓基地,搭建校企聯動育人橋梁,牽頭組建重慶市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職教集團;打造西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運營維護中心,創建預測性維護新業態;打造了“一樣板·兩團隊·三中心·六基地”的先進制造系統技術創新平臺,實現多元人才培養。 ![]() 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在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重慶市選拔賽——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中榮獲一等獎;在“巴渝工匠”杯重慶市第十四屆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2022年重慶市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中榮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等。以賽促學強技能,以賽促練增本領,該教師黨支部帶領學生在各大比賽中屢獲佳績。 同時,該支部依托“園校行企”協同共建教育部生產性實訓基地,投資6000余萬元,打造“四中心?一平臺?六功能”的“西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研制“雙驅動?三環路?四層級”實踐教學模式,將企業新工藝、新標準融入人才培訓體系。 打造教師隊伍“新樣態” 促進專業內涵式發展 如何提升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書記牟清舉表示,堅持黨建引領,把好教師思想關是首要前提和重中之重。 ![]() 自成立以來,該黨支部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將政治理論學習同科研、教學、社會服務相結合,不斷強化教職工的理論武裝,常態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學習活動,創新主題黨日活動,推進專業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深度融合,在課堂陣地中強化紅色引領。 教師黨支部通過評選“四有”教師、“五大標兵”以及“黨員示范崗”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教學名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三層架構的教學團隊;校企共建工業機器人技術“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開展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及技術服務,提升人才隊伍水平。 ![]() 在學校黨委的帶領下,該黨支部一步步邁上新臺階,獲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市級首席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建有校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智能制造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技術創新團隊各1個。教師支部有3人獲1+X評審專家,6人獲1+X培訓師和考核師資格等;與行業企業合作建設了“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基地”“教育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等6個產教融合平臺,為“提質培優”“雙高建設”增值賦能。 多彩活動齊綻放 奏響為民服務主旋律 技術培訓、技能提升、打掃衛生、修剪樹枝……智能制造學院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據悉,智能制造學院教師黨支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助力國家鄉村振興、社會實踐等方面使力,推動支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 ![]() 該支部依托教育部工業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工業機器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教育部生產性實訓基地等平臺優勢,面向智能制造企業開展新工藝、新技術、新技能培訓近2000人次;承接重慶大學等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實習培訓近4000人次;承擔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項目2項,工業機器人技能鑒定培訓5期;開展“校企黨支部黨建共建”、“送溫暖 獻愛心”貧困助學、“我為群眾辦實事”以及“科技三下鄉”等活動;近3年共引進企業資助資金20萬余元,資助了50余名貧困學生。 ![]() 新征程期待新作為。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黨支部將繼續以黨建促專業發展、黨建促人才培養、黨建促社會服務,不斷推動構建高質量的黨建工作體系,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譜寫新時代黨建工作的絢麗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