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思政”生態圖景徐徐展開!40余家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走進重慶高新區
2023-05-26 23:59?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區域黨組織把好‘政治關’,校級黨組織站好‘政治崗’,黨員教師帶頭守牢‘政治線’,打造思政學科教師‘成長鏈’,加強黨建引領構建思政教育新格局……”5月26日上午,一句句鏗鏘話語,讓40余家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記者聽到了重慶高新區教育者的時代思考與呼聲,感受到教育者的堅定信仰與使命。 新時代、新形勢下,應該如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讓正能量思想文化占領學校思政教育主陣地? 重慶高新區以黨建引領燃動立德樹人“紅色引擎”,多舉措構建新時代育人新模式,形成了“行走的大思政課”的實踐路徑,努力開辟“黨建+思政”工作模式的新局面。 ![]() 課程融合繪底色! “五全三化”構建區域“黨建+思政”生態圖景 時代變遷,初心如磐;歲月更迭,使命在肩。 重慶高新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及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大思政課”的建設要求,基于區域“新智慧教育”的實踐架構,以黨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構建起以“全學段、全課程、全場域、全過程、全媒體”為特征,以“人的智慧化、技術的智能化、生態的協同化”為主旨的“五全三化”體系,努力實現各領域、各環節、各要素協同育人,不斷為課程融合繪出底色。 其中,全學段是指“大中小幼”思政課程縱向融合。區內高校通過專題培訓、資源共享、項目帶動、課題引動等與基礎教育保持良性互動,基礎教育與高校開展聯合教研、同課異構、教師互派等長期合作,建設出學段有機聯動、校際良性互動的“大思政課”格局。 全課程是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立體融合。通過“思政+”的方式,理順各學科課程中的“育人點”,實現跨學科融合,形成學校育人的“價值鏈”,最終形成區域育人的“課程群”。 全場域是指“小中大課堂”多維融合。以教室“小課堂”為核心,課輔活動“中課堂”為拓展,研學旅行、綜合實踐等社會“大課堂”為延伸,打破思政課程的場域界限,整合資源實現全域共同育德,描繪家校社實踐同心圓。目前,全區每個學校都構建起了“大思政”課程的校本化實踐基地。 全過程是指思政課程“備教學評研”深度融合。創新開展“5+N”智慧德育教研,“全學段、全學科、全員”大培訓,打造新智慧德育“五學課堂”,構建“結果+增值、綜合+特色、自我+外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政課程評價體系。 全媒體是指“線上線下”虛實融合。大力推動 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新技術在思政課程中的應用,實現“處處有思政”。 在這里,“五全”搭橋,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交融、多維立體的“大思政課”實施系統;“三化”畫像,重塑了區域“大思政課”的實踐樣態。 ![]() ![]() 品牌建設“添亮色” 基層黨建匯聚科學之城“黨建+思政”新動能 近年,康居西城小學校“智同慧育”黨建品牌、白市驛第二小學校“和愛”黨建品牌、樹人思賢小學校“賢師慧童”黨建品牌等獲得重慶高新區教育系統首屆黨建特色品牌。 一批特色鮮明、成效明顯、影響較大的基層黨建品牌的“亮相”,是對全區基層黨建工作成效的有力展示。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重慶高新區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施示范引領、鞏固提升、培先培優三大工程,通過建平臺、研課程、搭平臺、共育人,加快特色品牌創建,激發了黨組織活力。 積極打造思政品牌創建活動,孵化出“驛路思政”“賢童思政”“樹人思政”等10個品牌。 以建設“重慶市首批重點思政共同體”為契機,打造“五學”思政優課100余堂,成功立項市區級課題10余項,開展校級小課題研究120余項,形成思政教學論文200余篇。 聯合區內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區外特級教師工作室,開展一體化建設主題研討活動10場次,以不同學段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為紐帶,構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一體化思政課程體系,促進課程設計、課題研究、活動開發一體化。 連續3年組織開展“智慧教育”優質課大賽,參賽教師達40余人次。以特色學科活動搭建學生學習展示平臺,參與學生達150余人次。 區內各校聯合育人,部分中小學與陸軍勤務學院開展以“國防”為主題的共建共育活動。全區更是與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聯合構建“新智慧美育共同體”。 在黨建品牌創建過程中,重慶高新區實現了黨建品牌創建帶動思政教育同頻共振,思政品牌建設構建多位課程共同體,一串串黨建工作碩果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筑牢了黨建基層堡壘,匯聚了發展動能。 ![]() ![]() ![]() ![]() 評價改革“提成色” 創新亮點迭出激發“黨建+思政”源源活力 要想繪好“黨建+思政”生態圖景,還需以評價改革為“關鍵點”提成色。 近年來,重慶高新區結合自身特色亮點,黨建工作不斷破冰,評價改革舉措多線齊發,機制創新亮點迭出。 牢牢把握基層黨組織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心骨”地位。明確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完善思政課建設的“一校一案”。 壓緊壓實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政教育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對學校思政教育的督學工作力度,制定思政教育責任清單,推動基層黨政領導班子把好思政教育工作的“總開關”。 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以教書育人楷模高婷為代表的一批“四有”好老師為標桿,以全國新時代好少年范佳佳等優秀學子為榜樣,加大培樹先進典型和宣傳引導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辦好思政教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 在教育優先發展的號角聲中,重慶高新區以黨建引領,凝聚“科創高新·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啟智潤心、培根鑄魂。 “黨建+思政”生態圖景煥然一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