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無情人有情,學生資助在行動 | 我省高校用心守護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心理健康
2022-03-30 00:59:22? ?來源:福建學生資助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近期,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吃緊、較勁的階段,各高校迅速把心理疏導工作納入學校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和恐慌情緒,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 致全體閩南師范大學學子一封信 閩南師范大學疫情防控學生工作專班開通“同心抗疫,我們在一起”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安排心理專業教師實時開展心理咨詢,及時回應學生訴求。疫情防控學生工作專班還推出了《致全體閩南師范大學學子一封信》《致學生家長一封信》《閩南師范大學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疫情防控踐諾書》等暖心書信,引導學生直面困難、悅納自我、主動作為,會同家長一同夯實學生的心理防線。同時,為了消弭疫情給一線教師帶來的工作、生活影響,疫情防控學生工作專班依托學生處黨支部,通過專人對接學院的方式,深入一線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幫助教職工解決實際困難,還精心組織拍攝抗疫原創微視頻,生動再現輔導員等一線員工戰“疫”實景,宣傳、支持、鼓舞戰疫一線員工。 黎明職業大學學生線上學習疫情防控思政教育課 黎明職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線上第一次思政課確定為疫情防控思政教育課,統一制作了《“泉”力以赴 眾志成城》教學課件,老師們圍繞“心理疏導”“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塑造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等四個話題做好抗疫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線上教學的必要性,向學生呈現抗疫前線的感人案例,傳播戰“疫”正能量,充分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凝聚起教育合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暖心服務,加強師生心理疏導 福建農林大學防疫心理咨詢服務 福建農林大學開放疫情專項困難補助申請通道,保障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生活需求,加強物質關懷、人文關懷,做到精準幫扶、應助盡助、不漏一人。加強心理疏導與幫扶,開通“525”心理支持熱線(0591-83789525)提供24小時防疫心理咨詢服務。持續提供線上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努力推動畢業生平穩升學就業,減少疫情對就業工作影響。瞄準校園嚴控期間學生日常生活上存在的困難,輔導員主動當起“快遞員”“搬運工”,幫助學生解決領取快遞不便等問題,提供暖心服務。 莆田學院暖心小紙條 莆田學院嚴格落實“點對點”出行和日常流動的閉環管理,采取多種暖心的措施,盡可能降低疫情給師生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食堂延長了供餐時間,還根據師生的意見做了很多種套餐。”后勤處副處長朱曉瑩表示。“每天開開心心。”“張開嘴,笑一個。”“我們與你同在!”……雖然沒辦法面對面交流,每個送餐的袋子里,都附上了寫著暖心話語的小紙條,傳遞著愛,傳遞著信心。 三明學院輔導員接通心理服務熱線 在三明學院,輔導員們充當校園疫情防控的“排頭兵”,日常數據填報、信息核實……輔導員們通過拉網式的信息摸排精準掌握每位學生的基礎信息,成了讓學生暖心、家長安心、學校放心的“定海神針”。學院學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結合不同的學生群體特點,持續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近期已開展了39人次的心理咨詢,幫助學生紓解焦慮情緒、消除恐慌心理。 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育人實踐活動 福州大學抗疫心理援助熱線 繼2020年首次開通抗疫心理援助熱線之后,福州大學學生工作部(處)、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共同牽頭,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心理學系的專業力量,成立福州大學抗疫心理援助熱線工作小組,攜手學校16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統一協調抗疫心理援助熱線的運營、管理、督導、培訓工作,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助和網絡輔導。 集美大學教師與學生座談 集美大學領導干部、輔導員、班主任深入學生宿舍,做好生活保障、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為同學們分析目前的國家、省、市疫情形勢,解讀學校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學校開通了“集園樹洞”“小集幫幫”“集小益”等新媒體信息收集反饋平臺,收集師生關于學校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議及心聲,并及時回應。為了緩解考研學生的心理壓力,學校安排專任教師、班主任對考研復試同學進行輔導,同時邀請研究生介紹面試心得體會,并提供會議室供學生模擬線上面試,幫助打印成績單、修改簡歷自薦信。畢業班輔導員為學生進行線上就業指導,并對困難生和需要幫助的求職同學進行一對一簡歷指導。有的學院還貼心地為同學們設計了心理輔導站“晚安計劃”,帶領同學們科學應對疫情,調整心態,用有溫度的、有情懷的方式幫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福建商學院學生接受線上心理輔導 福建商學院通過發放心理健康問卷,了解全校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服務需求;深入29間學生宿舍了解97名泉州籍學生及黃碼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幫扶;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電子郵件、QQ在線咨詢、提供更多咨詢渠道等方式及時疏解師生的不良情緒,滿足師生24小時不間斷心理支持需求。學院還發揮多方協作、同向同行的心理育人合力,構建家、校、醫、社多方聯防聯動,做到學生心理問題早教育、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