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政行企”四方協同 打造鄉村振興順昌樣板
2022-01-05 16:54? 林莉?來源: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萬鑫怡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21年12月31日,“校政行企”四方協同助力順昌鄉村振興研討會與校地合作簽約儀式在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在儀式上,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順昌縣人民政府正式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并授予南平市小城故事農業發展公司“人才培養基地”牌匾。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順昌縣人民政府正式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 在未來,雙方就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推進高等農類教育高質量發展,搭建全新交流平臺和溝通橋梁等方面達成多項合作共識,將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農產品上行營銷服務、文旅項目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政府發力 下好產業振興“先手棋”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而人是產業振興的第一引擎。對于謝輝來說,這一刻,期待已久。 作為農職院校友的他,來到闊別已久的校園感觸良多。2021年他出任順昌縣副縣長,主持分管當地鄉村振興工作。“順昌的鄉村振興,一定要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實現“升級”,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高效協同。”對于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他,三次帶著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工作人員回到自己的母校——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因為這里有大批扎根基層“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農類實用型人才。 “農業農村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也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雙循環戰略核心環節和戰略動力源泉。”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振坦表示,作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我們要堅定不移培養心系農村、立足農業、服務農民的高素質農業人才,讓更多的學子成為鄉村振興大道上的“領頭雁”,在“三農”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 下好產業振興的先手棋,不斷激發農村的市場活力,是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順昌已全面啟動實施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先行發展行動,助推農業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企業給力 鋪就農村電商“致富路” 在順昌縣浦上鎮大布村的順昌柑橘數字產業園里,一邊是無損傷測糖酸自動化智能分選機正在對蘆柑進行智能化分揀,而另一邊 2000平方米的電商直播基地里,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師生“直播帶貨團”正在聚光燈下,手持農產品,面對鏡頭熱情的向直播間的粉絲們介紹蘆柑、桔柚等農產品。 同學們在順昌柑橘直播基地直播銷售蘆柑桔柚。 豐年既有自然饋贈,亦是勞作的收獲。順昌縣,地處閩北武夷山脈東南坡,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和區位優勢使其成為“中國蘆柑之鄉”。現如今,順昌全縣種植柑橘12萬畝,產量近13萬噸,其中蘆柑面積7.3萬畝,產量8萬多噸。如何讓順昌蘆柑“自立門戶”打品牌,建立標準闖市場是南平小城故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雅英在公司創立之初思考最多的問題。 “走農產品直播電商致富路,為品牌賦能。在我們學院強大的新媒體營銷團隊和農產品電商專業學生都很愿意為福建順昌的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葉雅英的恩師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范金旺副教授堅定地給出答案。 高校助力 譜寫強農興農“新篇章” 十二月的順昌,氣溫不到5度。在這樣寒冷的季節,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直播帶貨團”的師生們驅車5小時,繼去年洋墩助農行之后又一次來到浦上鎮大布村,開啟了為期十二天的直播助農活動。 “這是我來順昌參與直播帶貨的第二年,明年我還會來,帶著更多的學弟學妹加入到助農的隊伍中來,以我們的實際行動讓'鄉村振興'不是口號。”本次直播帶貨團的隊長,福建農職院市場營銷專業的曹程鑫說。 “再次看到農職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全天候地直播駐扎在產地倉帶貨,特別能吃苦,我很感動。”浦上鎮大布村村支書激動地說,“有了大學生的直播帶貨,我們農戶的農產品就不愁賣了。” 鄉村振興擔使命,助農直播我先行。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份責任擔當。 近年來,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推進落實“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工作,發揮新媒體營銷專業優勢,集智聚力培養農產品電商直播實用人才,整合政校行企專家資源,開展新媒體營銷、電商物流及農產品營銷培訓14 場,培訓 800多人次,個性化服務500余次,為福建省農業產業提質增效,鄉村振興賦能,在八閩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征程上書寫下強農興農的新篇章。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直播帶貨團全體成員合影。 行業聚力 共筑產教融合“新紐帶” “打造農產品產業標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落地會上,福建省連鎖經營協會楊建英表示,協會目前擁有上百家企業會員,不僅能為高校產教深度融合、學生實踐技能提升創造良好條件,也能為順昌農業生產企業解決營銷問題的同時倒逼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問題,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產業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站在福建省商貿流通行業發展的最前沿的福建省連鎖經營協會與供應鏈協會,其重要的終端、渠道資源優勢都將助力順昌農特產品上行之路,解決順昌農產品產銷對接與“賣難”問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